肺太寒鼻炎容易反复, 三伏天常按一个穴位, 一年仅有一次机会
中医认为"肺主气,开窍于鼻",肺脏一旦受寒,不仅会导致咳嗽、气喘,还容易引发鼻炎。肺为娇脏,最怕寒邪凝滞,若肺阳不足,寒邪就会乘虚而入,导致津液凝滞成痰、气血运行受阻,进而诱发鼻炎。
寒凝痰聚:肺阳不足,无法温化津液,导致寒痰滋生,阻塞鼻窍。
气血瘀滞: 寒气收引,肺经气血运行不畅,鼻腔气血瘀堵,加重鼻塞。
正气虚弱: 肺阳亏虚则抵抗力差,外界寒气(冷风、空调)反复入侵,鼻炎缠绵难愈。
接下来详细讲讲如何自查肺寒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。大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肺寒的情况:
1、是否常年咳嗽咳痰:常年咳嗽且伴有白稀痰,这很可能是肺寒使得肺气不能正常宣发,津液的输布也受到影响,进而凝聚成痰。
2、是否容易感冒鼻塞:如果很容易感冒,并且在空调房里容易出现鼻塞的症状,这可能是因为肺寒导致卫气无法充分发挥保卫机体的作用,寒邪进一步凝滞肺气,造成鼻窍不通畅。
3、感受后背是否发凉:后背肺俞穴附近经常感觉发凉,特别怕冷。肺俞穴是肺部经气输注到体表的关键穴位,此处发凉往往提示肺寒。
4、晨起喉咙是否有异物感:早上起床后喉咙有异物感,这或许是肺寒导致痰湿内生,痰湿阻滞在咽喉部位所引起的。
要是出现了以上这四种表现,那就很有可能说明你的肺过于寒,需要及时进行治疗。要是仅仅只有其中一两项症状,并且短期内不太想通过吃药来解决问题,可以趁着三伏这个好时机,将肺里的寒气排一排。
三伏是排出肺寒的黄金时期,因为此时人体的毛孔处于充分张开的状态,肺里最深处的寒气也更容易被 “驱赶” 出来。
方法其实很简单,找准肺俞穴,通过艾灸、按摩、擦背等方式都可以达到排寒的目的,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排寒方法。
01 肺俞穴——肺的“暖气开关”
肺俞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,是肺的背俞穴,也就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重要穴位。
位置: 低头摸到颈后最凸起骨头(第七颈椎),向下数三个椎骨,在其下方凹陷处,向左右两侧旁开约2横指(食指与中指宽度)。
功效: 温肺散寒、宣通鼻窍。对肺寒引起的鼻炎、鼻塞、清涕、喷嚏、怕风怕冷、气短乏力、易感冒效果显著。甚至皮肤干燥、湿疹、荨麻疹等皮肤问题,都能够通过按揉肺俞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肺寒的人按压肺俞穴会有发凉、发紧的感觉,这是寒邪聚集的表现。
02 三个排寒手法,鼻炎患者必学!
1、隔姜艾灸(效果最佳)
将生姜切成薄片,用针扎几个小孔,放在肺俞穴上,再放上艾柱施灸。艾灸的温热之力可精准送达肺部,直击寒邪。但艾灸需注意手法,非专业人士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2、按揉肺俞穴(简单易操作)
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住肺俞穴,力度以稍有酸胀感但不刺痛为佳,顺时针揉30圈,再逆时针揉30圈,速度不宜过快,早晚各一次。
3、热敷或擦背(找不准穴位/省力可选)
热敷:用40℃左右的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肺俞穴附近,每次15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热敷后及时穿衣,半小时内避免吹风扇或空调。
擦背:用柔软的干毛巾在肺俞穴附近来回擦拭,以皮肤微微发红、发热为宜,早晚各一次。
重要提醒:若使用后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手脚心发热、心烦失眠,可能非单纯肺寒,而是阴虚或肺热。此时应停用以上方法,改按这三个穴位:
滋阴: 太溪穴(内踝后方凹陷)
清肺热: 鱼际穴(手掌大拇指根部肌肉隆起处)
安神降火:内关穴(腕横纹上3横指,两筋之间)
三伏阳气盛,正是调理肺寒鼻炎的天赐良机。找准肺俞穴,用对手法,助肺脏温暖起来,让呼吸顺畅,鼻子轻松!